新闻中心 -ob体育平台

北京文化
2016/09/19

编者按:9月19日,《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身在西班牙参加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冯小刚和范冰冰通过视频向组委会和观众致谢。多伦多电影节被誉为“奥斯卡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此次《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的费比西奖项历...

编者按:9月19日,《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身在西班牙参加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冯小刚和范冰冰通过视频向组委会和观众致谢。多伦多电影节被誉为“奥斯卡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此次《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的费比西奖项历史悠久,由国际影评人投票选出。同时影片片方发布声明称影片将推迟至11月18日上映。


《我不是潘金莲》会成为2016年最好的中国电影,并且成全导演冯小刚和演员范冰冰吗?现在看起来,这一切正在变成一个大概率事件。无论它是不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它都无疑是冯小刚电影生涯里程碑式的电影。

拍电影,总得图点儿什么。票房和口碑的双向成功,似乎在电影上映之前就成为了可以预期的事情,可是这就够了吗?对于《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图什么,吃瓜群众都清楚:一个影后。

可冯小刚图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票房,他早就有了,奖项,他也不缺,出现在《我不是潘金莲》里的,其实是一个令观众感到陌生的新导演冯小刚。即使他保留了一点儿自己骨子里的黑色幽默,但这一次,冯小刚真正想拍的,不是幽默,而是荒诞

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上映之时,曾经说道:“中国电影没有大师,谁也别装老大。”可是《我不是潘金莲》里,分明装着冯小刚作为一个导演的野心:票房和艺术品质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曾有人认为,冯小刚、张艺谋这些老牌导演,正逐渐在新兴的中国电影市场败下阵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年轻一代观众想要什么。现在看来,冯小刚就是要用一部你们眼中年轻人肯定不爱看的土到掉渣的片子,夺回在电影市场中的统治力,让人们知道,这个江湖,还是老炮儿们的。

说到底,《我不是潘金莲》本来就是一部讨说法的电影,影片主角李雪莲,十多年也没讨到自己想要的说法,可是电影之外的导演冯小刚和演员范冰冰,各自需要一个说法。


电影和电影人,需要相互成全。那么问题来了,《我不是潘金莲》,能够造就一个影后范冰冰,以及一个新导演冯小刚的电影野心吗?对于2016年并不够“喜庆“的中国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是不冯小刚,而是最冯小刚的电影,至于圆形画幅,吃瓜群众又被老司机冯小刚忽悠了

《我不是潘金莲》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它首先是一部看上去最不冯小刚的电影。

它既不像冯小刚那些脍炙人口的喜剧一样,嬉皮笑脸给观众讲些段子,逗观众一乐。也不像《唐山大地震》《集结号》那样全程板着脸讲述家国与人性,庄严肃穆地让观众笑一下都感觉不好意思。

《我不是潘金莲》和任何一部冯小刚电影都不同,实际上,过去我们似乎也没看过类似风格的国产片,它不端着,也不作,故事里透着中国式的黑色幽默,以及中国式的有苦难言。


这是一部拍给中国人看的电影。多伦多的老美笑得再大声,也就那么回事儿,只有中国人看得明白,这笑里藏着泪。

故事再简单不过,农妇李雪莲因为一场假离婚变成的真离婚,以及丈夫的一句话——你是潘金莲,向政府讨了十多年的说法,最终引发了一场县城政治的蝴蝶效应。可是到最后,她还是没能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

从导演技巧上讲,这是冯小刚最圆融的一次,形式感不再沉甸甸地压着内容,而是和内容融为一体。前几部大制作冯小刚拍得很累,这一部,倒感觉很轻巧。举重若轻背后,肯定是下了大功夫。

背景和画外音,就是一个说书人的口吻,冯小刚和藏在电影背后的编剧刘震云,就是这个说书人,两个老伙计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就是一段当代传奇,我说了,你听着,这事情就完了,谁也别多作联想。这一招,妙得很。


至于圆形画幅,我们这些单纯的吃瓜群众,再一次被“老奸巨猾”的电影营销大师冯小刚给忽悠了,《我不是潘金莲》,绝不是只有圆形画幅的电影。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该相信,一个最重视观众感受的导演,会真的选择彻底挑战观众视觉习惯,跟观众对着干。所以,也不必担心,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

圆形画幅的存在,为影片构建了一种皮影戏式“镜花水月”的效果,观众似乎在偷窥中,跟着说书人去看一个荒诞的故事。放在电影的叙事架构里,这种形式感的存在,显得无比妥帖。

真让观众从头看到尾看的全是圆形构图,换成谁都得晕。电影中除了圆形构图,还有方形构图,两种构图还有两次转换。

切换的逻辑其实很清楚,乡下的部分都用圆形构图,拍的是江南风景,是人情。



进京以后,都改用方形构图,拍出的是庙堂庄森,是权力。


尤其妙的,是方圆之间的转换,公共汽车从夜色深沉的平原缓缓开过去,镜头一抹,圆形画面就变成了方形,行云流水之间,透着股山水画般的意境。

可最妙的是结局,李雪莲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返回到了平凡的现实生活,一段亦幻亦真的乡野传奇,就此落幕,画幅也在这里恢复了原状。

影片的叙事,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地鸡毛》《一声叹息》时期的冯小刚,那些微妙的中国式关系、官场的精细运转、人性的幽微与明暗,以及无处不在的冷段子,这时的冯小刚,又分明回到了那个令人熟悉的冯小刚。

与其说,这是最不冯小刚的电影,倒不如说,这恰是最冯小刚的电影,中国影坛似乎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拍出那种严肃紧张活泼。这部电影,还真的只有冯小刚能拍。

不是明星范冰冰,是演员范冰冰,但电影里的好演员,不止一个

直说吧,也只有冯小刚,敢在这么一部电影里,用范冰冰。范冰冰也只有在这部冯小刚的电影里,才有了这个一辈子可能仅此一次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中国观众一直有一种考察烂电影的标准,就是看片子里有没有所谓的烂片明星清单上的名字。而似乎无论在哪一个清单里,范冰冰的名字都不可能被跳过。

冯小刚在选择范冰冰的时候,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弊:用好了,不仅赢口碑,还能带给观众巨大的新鲜感。可是如果用砸了,输的就是整部电影和冯小刚的一世英名。

那么,那个在多伦多红毯上艳压群芳的范冰冰到底演砸了没有?答案是:还真没有。

某种意义上,这个角色还真像冯小刚说的,“就像蒋雯丽之于王彩玲,赵薇之于李红琴”。有没有那么精彩不好说,但演员的态度,是有的。

我们骂范冰冰不是个好演员,骂了好多年,却忘了她最好的角色就是《苹果》《观音山》里那些卑微的女性角色。

范冰冰这一次的精彩,首先是不好看,不是样子不好看,那个背部的长镜头特写依然很美。


而是眼神、姿势、动作、语言都都显示出一种土和局气,当一个美艳的女演员愿意放弃自己电影中的美貌的时候,好的表扬,就有门儿了。

更重要的是,在电影圆形构图以及中远景的帮助下,范冰冰比较好地进入了李雪莲的角色,不是浮光掠影般的进入,而是演出了角色那种隔着命运的汪洋,难于言说的宿命感。你能够感受到,江南的冷风顺着斗笠灌进来,拍打着人性的忽明忽暗。


如果不是在表演中有着一种过分刻意的用力,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范冰冰从影以来最突破性的演出,至于现在,这起码是一个有很大机会帮她冲击影后的角色。

实际上,能够不被强大的绿叶们的表演火力给压住,已经是对范冰冰演出的最大褒奖。因为本片的确云集了一大批很好的男演员,其中一些过去并不常出现在电影中。

于和伟的县长是一个惊喜,那种深入骨髓地面对权力系统的紧张感和装模作样,既充满喜感,又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让人不由开始同情这个荒诞又可怜的角色。


大鹏是另一个惊喜,他的确体现了演技两个字,把一个基层法官的势利和被李雪莲折磨的崩溃完整演了出来,并不输给饰演另一位基层法官的张译。


郭涛则一如既往的自如,赵大头就和我们见过的许多底层小人物一样,有自己的小九九,可又透着种质朴的善良。


这场集体演出中,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准确、一致和得体,保证了整部电影的气场没有歪掉。冯小刚将这么多腕儿揉碎碾实放进一部电影里,让他们回归了基本的身份——演员。

不是老炮儿冯小刚,是新导演冯小刚

可还得说,这部电影,当年的冯小刚还真拍不出来。

电影的技术部分,包括摄影、音乐、剪辑和服装都有一种令人赞叹的精确感,对于这样一部设计如此精密复杂的电影而言,这种精准至关重要,因为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荒腔走板,电影就会透露出国产电影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假。

值得庆幸的是,在商业片中将手艺打磨了多年的老炮儿冯小刚,hold住了电影那口气,到结束也没泄出来。

许多人对冯小刚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贺岁电影那会儿,资深影迷却可能跟更喜欢他早年的《大撒巴》,还有和刘震云合作的《一地鸡毛》,可是当一部《甲方乙方》出人意料地将冯小刚推上了中国商业电影的神坛,冯小刚才半推半就地,成为了所谓的卖座贺岁片导演。


他和葛优的名字,就这么统治了国内电影市场近十年,也证明了商业片不等于烂片,一样可以获得观众的好口碑。

然后,从《唐山大地震》到《1942》,冯小刚转向了去拍大时代的小人物命运,电影都不错,可是总有些不得劲儿的地方,这让他疲倦,他一度说,不想拍电影了。

这一闲下来,就是好几年,这段日子里,不务正业的冯小刚除了拿了一个影帝,监制了几部不轻不重的商业片,和电影导演似乎扯不上太大关系了。

直到《我不是潘金莲》,观众才知道,这是在憋大招。冯小刚要等的,是一个全新的冯小刚。如果说冯小刚的《集结号》是他突破贺岁喜剧的开始,那些电影里都透出一种浓稠的悲凉感,人们命运的吼声,从荧屏中滚滚而过直奔结局,那么日渐老去的冯小刚,则在与岁月对话和解之后,用另外的角度和呈现方式描摹了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这些人心改变的,另一种更宽厚的理解。


既然有些东西既无法改变,也难以言说,那么索性,我们就说个书,讲个笑话吧,于是就有了《我不是潘金莲》。

所以说,这部电影,必须得现在这个冯小刚拍,换成二十年前的冯小刚,弄不好就给它搞砸了。为什么没弄砸呢?因为时候到了。

有观众说,从《老炮儿》开始,冯小刚是越来越放飞自我了,其实还有一个词或许更准确——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个新导演冯小刚,的确有点儿意思。

《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商业片,但希望它是2016年口碑最好的卖座片

整个暑期档,没有一部国产片爆款,其实放眼整个2016年的国产片,似乎也萧索得很,抛开周星驰那部争议与票房齐飞的《美人鱼》不算,上一次叫好叫座的爆款,居然得倒退到去年冯小刚自己主演的《老炮儿》。

以《我不是潘金莲》从多伦多一路升腾而起的口碑和国内社交媒体的讨论度看,无论是影片热度、气势还是观众口碑预热,都抢占了先机。

是的,也许相对于某些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成功,对于中国电影的正面意义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它至少是一部导演和演员,对观众保持诚实的电影。

而这种不卖ip、不卖颜值、不搞噱头——或者至少可以说,影片的噱头是从电影里出来的,不是搞出来的,并且从头到尾保持着一种现实的灰头土脸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太稀罕了。

当整个中国电影在2016年陷入一种忐忑又莫名的进退维谷,那种光鲜亮丽的粉丝电影不再能够——或者说,我们其实也并不肯定它们真的曾经——在电影市场上予取予求,市场和观众都需要一个落定有声的证明,证明这种土不拉几的电影,同样有可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这种质朴的票房成功,对于过度光鲜亮丽的中国电影来说,很重要。


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拍的是现实题材,冯小刚依然保持着他一以贯之的聪明,他不是那种刻意刺破现实之幕的导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作品有着浓厚的深沉基调,但这并非戏剧化的悲伤,而是被导演放进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涂层。这并没有减弱电影的艺术品质,反而令电影更有味道。而在商业层面,它也避免了难忍的沉闷,那种中国式的会心一笑,足够让观众看得非常开心。

这种面对艺术和商业保持从容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电影现在急缺的东西。这个示范效应,或许还能给许多不知闷在哪个角落的现实题材电影提口气。至少今后拉投资的时候,电影人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目标是,做又一部《我不是潘金莲》。 

从冯小刚的电影来说,电影不是不冯小刚,而是太冯小刚,或者说,这是把那些堵在大师冯小刚胸口的忧心忡忡,用喜剧导演冯小刚的腔调说了出来,加上刘震云的底子,电影也就成了。


总体而言,这一年,中国电影停在原地,很多观众跑在了前面,而冯小刚跑得比观众还要快一点儿,于是冯小刚自己成全了自己。一句话,艺术品质我也要,奖我也要,票房也没必要丢,先把电影的品质弄好了,然后能拿的票房尽量拿,该是我的奖项我不推脱,这就是冯小刚。

那么《我不是潘金莲》能成全影后范冰冰吗?可以肯定的是,范冰冰找观众要到说法的机率,比片中的李雪莲要高得多。如果这部接着现实地气,不是商业片的冯小刚电影票房成了,或许,它在成就冯小刚和范冰冰的同时,也能成全了2016年热闹里略带寂寞的中国电影。


文丨肥罗君  来源新浪专栏水煮娱




——附多伦多主创群访实录

     记者:殿下,盲流桃      摘选自公众号:

本次群访由猫眼电影,与新浪、腾讯、凤凰、搜狐、淘宝头条共同进行。


这次冯导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冯:还是得观众打分,自己打分有点儿不太好。这部电影昨天是第一次见观众,也不知道大家接受的怎么样。但确实没想到大家能一直笑声不断。

 

原著小说并不是一个喜剧题材,为什么拍出来的电影会有这么多笑点?

 

冯:其实小说是一个非常黑色幽默的故事,我在看小说的时候,经常会拍案叫绝。让我意外的是,很多老外也在笑,我也不知道他们是被”传染“了,还是真的看懂了。因为这个电影的台词有时候很难翻译,比如说大鹏的台词“她觉得她自己是小白菜,冤得像窦娥“还有人说她(李雪莲)是白娘子,你要是翻译的话,老外全都不知道这些都是谁,你要把它翻译成西方相应的角色。但是中国的东西还是中国的,我比较喜欢拍跟生活一起的东西,就像这个故事看似荒谬,但它确实是中国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故事。



电影的画面有圆有方,除了拍摄技术层面上的不同,您还有没有什么其他解读?

 

冯:大家都有什么解读?

 

还有一种说法,说冯导开始变“圆滑”了,您有这种感觉吗?

 

冯:有吗?这个话肯定是徐帆听到会高兴,因为每次我出去接受采访,她都叮嘱我说话别带刺。圆滑是好还是不好?


大鹏:(冯导)外圆内方,里面还是方的



记者:其实冰冰应该更有发言权,冰冰觉得冯导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变化?能不能举个例子?

 

范:我觉得导演不是变圆滑了,导演是比以前更柔和了。(冯:这个词我喜欢)导演在拍《手机》的时候,因为那是我第一部电影,他就对我很好,但是很严厉,那个时候(我)年龄还小一点,容易紧张,所以导演就会挨个教我怎么演戏。因为他本身自己就比较演技派,拍《手机》的时候,会有很多语气动作以及情绪,其实是导演做,我去模仿;包括优哥坐在那,我(在剧中的角色)写了一首歌叫《我把青春献给你》,写完歌,然后我就坐在那,我手就不知道该放哪了,(导演)就一屁股坐在那,手啪啪就放在优哥胸脯的衬衣上,(看完导演示范这个)我就特别冲动。导演总会给你开了一道门缝,然后他把你带进去,然让你在里面再去发挥。现在再合作,虽然会紧张,但会发现导演总是一边拍一边笑,他会有很多情绪交杂在一起,但始终对我非常好。

  

记者:听说导演在开始的时候就给你“约法几章”,包括不能探班,素颜等等,为什么冰冰就一口答应,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形象?

 

冯:我没说不让探班,但确实没来。(全场大笑)

范:我觉得演员在演戏的时候,都有一个共性,(没有一部戏是清闲的。)而且是要分角色的,演每一个角色,你要知道自己的造型,知道这个人物的“味道”。像这部电影,我有的时候就觉得角色太美了,总是问导演,是不是可以再丑一点,导演就说“李雪莲是个美女,她在书里她不是个丑八怪,只不过她身上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冯:这个片子,你看她(范冰冰)身边围着的全是男演员,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男演员跟她对戏,所以她就会很有激情去演。


中国电影很多年不肯拍人物,都在说事。以人物为主的,过去有很多,像《李向阳》,像《芙蓉镇》。现在以人物为主的戏非常少,像张涵予的“谷子地”是一个,《老炮儿》里的“六爷”是一个。这是以人物为主的戏,所以如果剧本好,演员也好,大家都好的话,这个人物会留下来。但在《我不是潘金莲》这个戏里是一个群像的人物,他们是集体男主演。郭涛演《烈日灼心》就是三个男演员一起得的奖,后来我看了,他们三个人还真是难分伯仲。希望我们这回也能这样。



记者:都说范冰冰是站在娱乐圈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可您却选择让她演一个农村妇女,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点呢?

 

冯:面儿上说也是想给观众一个惊喜。如果找一个大家认为适合演这个角色的女演员,大家会觉得表演是在想象之内的。但说冰冰演这个,所有人都心想她能演这个人物吗,因为她太漂亮了。看来昨天观众还是接受了,所以也等于是给我一个惊喜,给观众一个惊喜,也给了冰冰一个惊喜。但往根儿上说,12年前拍《手机》的时候,她那时候是第一次拍电影,悟性就已经很高,马上就会到你的频道上来。所以我想这么多年过去,冰冰脑袋上应该有了很多开关,到了徐克导演那儿扳哪个开关,到冯小刚、李玉那儿扳哪个开关,只要让她到我们的开关上来,她都能演的非常好。

 

记者:想问大鹏,感觉冯导这次对你特别厚爱,从头到尾贯穿一个男主角,冯导找你演戏是因为看重喜剧才华吗?

 

大鹏:我还真没问过导演。比较早就收到了邀请,15年6月就接到了剧本,导演说你去试试看里面有个叫王公道的角色你能不能演。但从我的角度来讲,有名没名的角色我都可以演,男性女性,动物植物,都可以。冯导拍喜剧已经20年了,我觉得对我影响很深,所以能和他合作怎么都行。也没考虑戏多还是戏少,能来演就行,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冯:大鹏的幽默感是骨子里带着,他有些方式我很喜欢。就比如看周星驰演喜剧,他张牙舞爪的时候不多,都让吴孟达去做,他显得很无辜很冷静。从一开始我就在想我得找个比较喜感的演员演王公道这个角色。他南方口音也学得挺好的。



记者:想问郭涛老师一个问题,刚才说了拍这个戏的时候很过瘾,那昨天看首映的时候有一个场景,就是在你和冰冰吵架的戏里,冰冰用热水瓶砸你,请问当时有没有提前沟通这场戏应该怎么演?

 

郭:没有,动作是设计好的,但是没想到冰冰劲儿这么大(笑)。演完以后,特别是激情戏的时候,发现冰冰一直都是那样。可能是在戏里那个感觉(到了)。

 

记者:拍了几条?

 

郭:三四条,

 

冯:最后要的那条其实是完全没有设计到的,其实有比那条摔得更好的。

 

记者:冯导您会去看电影吗?

 

冯:我现在特别想看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我不太喜欢看魔幻啊,穿越,外太空那种。《星球大战》我老分不清谁跟谁是一拨儿的,所以我还是爱看剧情片。加拿大的导演多兰对我拍这个电影有很大启发,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导演。


-end-


《我不是潘金莲》联合出品方


北京文化·摩天轮文化传媒

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北京文化,发现娱乐新大陆-


更多精彩,请戳以下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