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由北京文化·世纪伙伴联合出品的玄幻大剧《武动乾坤》开机的消息备受关注——改编自网红作家天蚕土豆的巅峰作品,由当红人气偶像杨洋、张天爱主演,更有凭借《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帅》等高品质电视剧被誉为“国...
11月中旬,由北京文化·世纪伙伴联合出品的玄幻大剧《武动乾坤》开机的消息备受关注——改编自网红作家天蚕土豆的巅峰作品,由当红人气偶像杨洋、张天爱主演,更有凭借《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帅》等高品质电视剧被誉为“国宝级导演”的张黎坐镇,种种优势条件促成了它备受瞩目的诞生。
优质历史剧导演为何要拍玄幻剧?当红偶像杨洋缘何出任主演?号称要开辟“武侠新格局”的《武动乾坤》有何玄机?导演张黎在《北京青年周刊》的采访中回答了粉丝们的种种疑问。
本文转载自:北京青年周刊
摄影丨解飞
张黎,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内地男导演、摄影师。代表作品《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凭借《夜宴》获得第51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摄影奖提名,凭借《人间正道是沧桑》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剧导演奖。
历史剧大导的玄幻试水
“国宝级”导演张黎要拍玄幻剧了,《武动乾坤》,11 月中旬开机,另一部同是玄幻题材的《江山不悔》也已进入筹备阶段。
《武动乾坤》开机仪式
《武动乾坤》是网络作家天蚕土豆自2011 年起开始更新的小说,讲的是在大炎王朝天都郡炎城青阳镇,因家族没落而走向落魄的林氏子弟林动,机缘巧合在山洞间捡到一块神秘的石符,从而走上逆袭之路的段“奇遇记”。
小说在发布后的短短数月时间内就获得了超过3200 万的点击量,知乎上的一些评价也不低,玄幻迷们普遍认为如果抛开成名作《斗破苍穹》,那么《武动乾坤》绝对是天蚕土豆的创作巅峰。
以拍历史剧见长,作品向来都制作精良、极具思考性的张黎导演接手让原著粉们相信这部剧“至少不会太扯”,不过他们也做好了那些一路打boss 的热血戏码将被大刀阔斧改动的心理准备。
对于改编,张黎的回应是:“主题立意没有变化,但是比小说更加剧情化了一些。里面的主要人物也都保留了。因为杨洋出演,所以根据杨洋个人的特质做了一些修改。”
杨洋的角色是故事的男主角林动,消息放出后,不少人的反应是杨洋居然“搭上”了张黎。“‘搭’是什么意思?”张黎不解。“就是‘抱大腿’!”在场的人纷纷向他解释,而他只笑笑回答:“应该是我抱他吧。”
杨洋、张天爱、王丽坤、吴尊……从《武动乾坤》目前公布的演员阵容来看,八成以上是年轻面孔,虽然大多都已经比较有经验,但还不能算“老戏骨”。大家很好奇,张黎是如何下决心让他们来驾驭自己的戏的?
“其实作为演员来说,没有特别清晰地分为资深或资浅,首先是他适不适合这个角色。导演选择演员主要考虑是他与角色的契合度,只要适合了,这个角色就是他的。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几乎没有可能拍两次,那么最终经过选择后,谁演就是谁的”。
问对杨洋的感觉,张黎没有谈及颜值,只评价杨洋很认真也很较劲,真心想演好戏,“他和‘小鲜肉’这个概念还真有些差别”。张黎对拍自己戏的演员向来比较苛,“是非常严苛。”他补充道。
“对小鲜肉,不会心疼,下手会更狠”
拍摄《走向共和》时,他要求演员提前45 天到剧组准备,准备期间没有酬劳,无论资历深浅名气高低,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台词,找感觉。九个月的拍摄期,整个剧组的拍摄状态非常好。
张黎导演作品《走向共和》剧照
过去的戏,他合作的演员基本都比较老道、能吃苦或是有些话剧功底的,比如《少帅》中饰演大军阀张作霖的李雪健,“老头就是戏疯子,只要在现场演戏,特别忘我。”而对现今合作的这些年轻人是否会稍微手下留情,张黎摇摇头,“不会心疼,下手会更狠”。
张黎导演作品《少帅》剧照
在很多熟悉张黎的人,特别是他的剧迷看来,从历史剧到玄幻ip,从老戏骨到所谓的“小鲜肉”,这样的举动可以算是“走下神坛”,又或是认为他开始走向ip 视化大潮流中。张黎承认,ip 这个市场他来晚了,但对于“转型”一说则不太认可,“其实从业内来讲,只是题材不一样,用更多的技术手段去传达主题和讲述故事而已”。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小说的认知都可能不同,站在张黎的角度,《武动乾坤》不过是“披上了玄幻的外衣”,最终要表达的还是人物的命运和他的成长方式。吐槽或是褒奖,他都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争取一分是一分吧”。
要说在玄幻题材上张黎是新手,那么在历史圈里他绝对称得上是标杆。《走向共和》是张黎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豆瓣评分高达9.6。与同时期国内大多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同,张黎讲的不是王侯将相的奋斗史,也没有夹杂才子佳人的罗曼蒂克,而是将视角定位在一个变动中的大时代。
当初创作团队从1100 人的复杂人物关系资料中筛选合并到300 人,再进行精简,到最后出现在剧中的140 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物性格、详细生平和观点。《走向共和》描绘了清末至民国初年这段波澜壮阔而又辛酸沉重的“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刻画了那段历史中的群英像,而风格浓烈的画面感、意味深远的台词表达也成了张黎独具代表性的特色。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人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什么?不是运用权力,不是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啊。”
“清国向来各行其是,他们的国民对于国事更是混沌无知,李鸿章刚一伸胳膊,马上就会有七八只胳膊把他摁住。”“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死有何难,活着,继承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
这样的台词,如今实在很难再见。此后,张黎又执导了同为历史题材的《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军人机密》、《四十九日·祭》、《少帅》等,更凭借《人间正道是沧桑》囊获了金鹰奖、上海电视节金奖、飞天奖,张黎本人也摘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剧导演奖。佳作频出,他也因此有了“国宝级导演”的称号。
张黎导演作品《辛亥革命》剧照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黎和他的作品气质很接近,沉着冷静,整个采访过程中表情都没什么变化,给人一种权威感。他语速不快,吐字很轻,但每句话的信息量都很大,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
张黎导演作品《中国往事》剧照
对历史剧的偏爱,之前的报道无不提及他是受父亲的影响,“其实这个说法我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年理科生,是一个理工男”。按照张黎的说法,他们这一代人,普遍有种对历史的痴迷感。岁数大了,年头长了,积累的东西多了,自然就很懂历史了。
张黎导演作品《四十九日·祭》剧照
“《天下无贼》里的黎叔就是我”
张黎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学导演的,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早年他曾为冯小刚、吴宇森、叶大鹰担任过摄影执导,《夜宴》、《大腕》、《天下无贼》都出自他的镜头下,“冯小刚御用摄影师”这个称号也跟了他很多年。“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下无贼》中,葛优发现钱被调包后对刘德华说了这句话。这句台词是冯小刚的即兴发挥,“黎叔”的真身其实就是张黎,他在片场常常跟工作人员较真的状态,让冯小刚临时起意做了修改。
“我干摄影的时候特别霸道。”张黎说,“因为机器在自己手里啊,当特别专心想干一件事的时候,就容不得别人跟你不一样,容不得别人的投入度跟你不一样。”年轻气盛,较真到极点的时候,他还动过手,当然最后双方都互相和解,但也让人不禁感觉到儒雅外表下的张黎内心里其实也藏着一股倔劲。
张黎摄影指导作品《夜宴》剧照
当年张黎在北电摄影系的同班同学,从摄影师转行当导演的不少,大家仿佛相互之间达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用张黎的话说是内心有了相似的起念:在那个阶段,他们认为国内“可伺候”的导演越来越少——到今天都觉得“可伺候”的导演不多。“那我就自己上吧!”他说。
如果条件具备,同一部作品中摄影师和导演两个身份选其一,张黎没有给出确定答案,但至少他还没放弃摄影,“如果有特别好的片子让我做摄影是可以的,因为我还是觉得目前没有人干的过我”。对摄影张黎丝毫不掩盖自信,曾经他说过自己已经是“最牛b 的摄影”了,“那现在觉得自己是最牛b 的导演了吗?”我问。“那还不是。当导演是文,摄影是武,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张黎说,但是“最牛b 的摄影”这个位置,他还会坐很长时间,至少在下一个最牛b 的人出现之前。
摄影丨解飞
独家对话
“玄幻就是心想事成”
已经读完《武动乾坤》和《江山不悔》的原著了吗?能感受为什么它们受到那么多年轻人追捧吗?
张黎:当然,不止一遍地读过。我不是一个人,有整个创作团队,它的策划、编剧等大多都是年轻人,所以说对整个故事的再次演绎还是要结合当下年轻人。有一句话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就是这个主题。
曾经说过“用演员还是希望用比较熟悉的演员”,但这次《武动乾坤》选择了杨洋,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张黎:当然我认识的“小鲜肉”不多,像杨洋、张艺兴、刘昊然这些孩子我都接触过,也聊过,他们每个人都各具特色也非常努力,但出于投资方、档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最后定了杨洋,当然也有把其他孩子推荐给我觉得合适、比较优秀的项目。杨洋还真是具有一定的素质,从他出道以来塑造的这些角色来看,他是真心想演戏的一个孩子,他和我们说的“小鲜肉”概念还有些许的差别。不管他曾经完成什么角色,他的内心还是很较劲的,作为男孩来说,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会担心年轻演员适应不了你的严苛吗?
张黎:以前也拍过很多戏,遇到各种各样的演员。它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不是一对一,完全按照剧本和导演的要求来做。一定要擅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素质、气质、他们对角色的领悟。我真的觉得这是相互的,不管演员多年轻,导演的岁数有多大,最终还是在一个点上,要找到一个契合点。
毕竟这和你之前的风格差距挺大的,外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因为对喜欢你的观众来说你的作品是门“严肃的艺术”,怎么看这些评价?
张黎:这个故事的主题也是严肃的。虽然我们有比较常见的升级打怪的方式,但是人物的成长还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只是说表现方式相对来说有些荒诞。说是艺术呢,其实我不是特别好意思,我现在仍然不把电视剧或者网剧称为艺术,只能说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我从来没有把电视剧作为艺术来看待,包括电影。电视剧不要只去谈艺术,这样太远了。我的剧可能有一些艺术气质,但是离艺术还差得很远。艺术它是探讨人心的,艺术的背后是哲学,是人学,而我们当下的作品如果放在这个尺度去衡量的话及格的不多。
怎么定义玄幻?
张黎:玄幻就是心想事成,就是想到了就会有愿望的达成。首先,它不在于你达成什么,而在于你想什么,它取决于我们的动念,当你的动念是正念,那它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璀璨的,它呈现出的画面、场景也是很绚丽的。玄幻是高雅的,很实在的。我不知道自己将要做的是什么样,但是我仍然坚持一个看法就是:只要是有玄幻这个说法,就一定有伪玄幻;就像有电影,就有伪电影;有名牌,就有山寨一样。我尽量给它做得像真的。
对现在热播的一些玄幻剧有了解吗?
张黎:我都看了,不过没有看完,但是作为主创团队肯定要学习。如今国内在这方面走到哪了? 什么团队?哪些人做的?手法和价值观是什么? 演员呈现和画面呈现什么样? 我都得学习。
所以想给别人树立一个玄幻剧的参考标准吗?
张黎:这个有点野心大,就是呈现另外一种形式吧。除了那样的,是不是应该还有这样的。
目前在《武动乾坤》的筹划、制作中,已经有考虑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营造更强的视觉表现力?
张黎:大量的。书里只是文字描述,我们给它具象化了。包括里面一些族徽,用的都是一种接近象形的,接近钟鼎和甲骨文之间的象形文字的一些图腾和符号。里面有只虎化为人形,它手臂的设计是我们请日本的叫江川月的团队做的,也就是《入殓师》的团队。包括里面的一些兵器,都是比青铜器再早一点的,有点像石刀石斧。现在很多电视剧用的都是汉代的,战国春秋的,我们这个可能比他们更早一点。我们希望做得阳刚一点,现在的玄幻片都特别阴柔。
怎么看国内影视剧市场上大量被观众吐槽的“五毛特效”?
张黎:我们争取六毛。我认为“五毛特效”有两个原因,整个成本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是太着急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很多投资方也是被逼无奈,没有考虑时间成本。视觉特效这一块除了要有足够的资本以外,时间也很重要,《幻城》就是一个例子,它不是没钱,也不是做的不好,而是没有时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会做得好很多。我们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争取一分是一分吧,但被吐槽是必然的。
那如果《武动乾坤》出来以后没有达到预期的话会怎样?
张黎:那就接着再拍。
算是加入了ip 的大阵营中,你认为今后ip 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张黎:喜忧参半,看今后两年作品的成色。这个成色有两种,一个是制作人的良心,第二是跟越来越年轻化的观众的契合度,能不能去讲他们心中的故事。“ip”不会消失,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种类型题材,今后能不能存活,能不能良性的发展,取决于今明两年能不能真的获得市场的认可。毕竟投资巨大,市场有限,平台有限,观众都是喜新厌旧的,它终究是鱼龙混杂。
“正剧就该年轻化”
你的作品大多是很有厚重感、历史感的,需要观众慢慢去品的,拍戏的节奏和状态也是如此吗?还是说正好相反?
张黎:我是两头长,前面的筹备长,拍完的后期制作长。拍摄时间跟别人一样,不比别人慢。
拍《武动乾坤》的时候会带入历史视角吗?
张黎:它也是历史,是史前史。现在的人类一定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波,因此我们写的是前一波的事,前面结束的时候,现在的人类就开始了。
从历史剧到玄幻题材,算是在尝试转型吗?
张黎:类型还是历史。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你比昨天大了一天,昨天就是你的历史。有句话说“阳光下面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以前都发生过无数多次了,只是我们不长记性而已。所以我们说点过去的事,我们很难说未来的事,谁也不信,我们说当下的事,又有诸种禁忌。历史都不是客观的,都是主观的,所以不算是转型。
你说过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能在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那么在拍历史剧时,怎么既保证对观众负责、符合影视的标准,又尊重史实?
张黎:没有史实,最终它表述的还是每个人物的人生故事,只是放在不同的背景
下而已。
观众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你把电影的拍摄手法用在电视剧中,但这样的手法在你的作品中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张黎:其实我一直在不断地否定这种说法,我拍的首先都是电视剧,没有人会用拍电影的手法去拍电视剧,只是可能从影像来说,从影像的质感来说,比原来的电视剧显得相对稍微讲究一点,但它就是电视剧,电视剧就是这样拍的,电影不这样拍。
拍电影的时候会考虑到为什么样的人而拍吗?
张黎:为爱看的人拍。去揣摩其实很难,众口难调,如果你觉得自己还算是真诚,就会有人看的。前段时间有个事特别逗,《师父》 的导演徐浩峰,他一个电影老师,特别厉害, 讲课基本座无虚席,要提前占座。他拍了《师父》后发行方跟他谈,谈片尾片花,说徐导演这个应该这么改,提了很多建议。后来徐老师说你们说得特别好,但是有谁能告诉我,我按你的要求改了之后就能多卖5 千万?如果没人能保证,那就这样吧。实际上他以开玩笑的口吻点破了市场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没上映之前,谁也不知道。别说中国人不知道,美国人也道,那就凭着我们自己的本性去做吧。
怎么看现在这种正剧走向年轻、偶像化的现象?包括现在很多谍战剧像《麻雀》、《胭脂》都是用的新面孔。
张黎:我觉得是应该的。稍微翻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其实民国题材、国共题材、抗战题材中活跃的这些志士仁人也好,当兵的也好,都是年轻人。林彪18 岁当师长,肖华13 岁当少共兴国师长,现在13 岁的孩子干嘛呢?张学良31 岁是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现在31 岁的人不是暖男就是宅男。所以其实是应该年轻化的,当时真正在整个国共台上表演的还是年轻人。
拍了那么多戏,精良的作品有很多,那么至今为止其中有没有遗憾?
张黎:每部戏都有遗憾。每个导演对他曾经的作品都会有遗憾。制作不够精良,钱不够多,有的戏觉得拍得挺好的,但是播出平台不给力,它的传播度不够广,等等。
“没有文学争论就没有专业撕b”
怎么看现在国内的电影批评?
张黎: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发达的电影国家,首先得有一个特别完备的电影批评,没有电影批评,没有文学争论,就没有专业撕b。当然骂得没水平、不专业,我就不接受。
平时会跟女儿谈一些电影上的事情吗?
张黎:她对我很崇拜。因为她在国外,有时差,所以时不时的,比如半夜三点钟,可能就聊会。但她是学心理学的,我们更多讨论的是关于人性的。
把女儿送到国外,作为父亲不会特别舍不得吗?
张黎: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冷静,要理智。咱们国内教育环境不是很好,不是专业环境,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把孩子弄的不干净了。相对来说,孩子出去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我也不指望她在专业方面有多大的成就。
电影里,有女儿的痕迹吗?
张黎:没有,虽然她一直想我拍她感兴趣的。但她会去现场看我,她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你是在房子里面搭房子,哈哈。
这部杨洋主演的剧她会喜欢吗?
张黎:她目前已经过了追星的劲儿,但有间接表达说几个朋友特别喜欢他,她自己不一定会直说。
最近在看什么剧?
张黎:我最近看《毒枭》,它的编剧结构非常清晰,三大势力相互交织一起,一个是哥伦比亚政府是一条线,美国缉毒局是一条线,哥伦比亚对外的毒枭,像三角结构一样,最节约,最稳固,最有戏。
当年你做摄影的时候会跟导演讨论怎么成像吗?
张黎: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也算是一个习惯:给导演提十个建议,导演都不接受,着提第十一个。他可以不接受,但总不能说我提三个你都不接受吧。那接下来我不提了吗?不是这样的,提十个不接受,那就接着提第十一个。
一样,最节约,最稳固,最有戏。
如果他能提出好建议,会接受吗?
张黎:肯定接受,但不是全盘接受。别人提建议我会去想,比如会不会派生出另外的东西来。在创作上不是说一就是一,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可能是有人说黑,有人说白,但事实上灰最好。但是大家一起积极讨论的这个氛围很重要,而不是一部戏导演怎么说就怎么干,这样就有点悲催了。
作为专业摄影师,怎么看用手机拍照?
张黎:就摄影这个职业来讲,用手机拍照肯定不行,但是手机拍照是个多好玩儿的事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机器崇拜”。六七十年代,司机最牛b,现在北京出租车还是很牛b,因为他掌握了机器。机器崇拜存在也就产生对操纵机器者的崇拜。去医院看中医你不觉得有事,但让西医做ct 磁共振就会紧张,因为人们都觉得操纵机器可牛b 了。但其实他就是操纵机器而已,明知道这么个道理,但你还是会崇拜。本质上来说还是跟整个民族的进展有关系,因为与西方不同,我们原来没有机器。
如果有一天“最牛b 摄影”的地位被超越了怎么办?
张黎:我40多岁那些年头有几年特别恐慌,老怕冒出几个年轻人说,哎呦,这孩子比我好。结果等啊等,等了十几年,发现这人一直没出现。现在整个大的局变了,摄影师在一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当我们不为票房论,不为所谓收视率论的时候,一部影片的艺术分量越来越重,这时可能会出现好的摄影师,摄影师能有用武之地。现在都是机器的匠人,熟练操控,导演让怎么拍就怎么拍,技术上只要不出问题,每天完成多少镜头数,在规定周期内完成任务就行,不像以前摄影师还有那么多创作空间。
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这个自我的评价呢?
张黎:自封嘛。人嘛,谁还没点狂妄是不是:真正的圈内人一般很少夸对方,夸对方会觉得特别假,我们的套路都是当面黑。
- end -
编辑 丨sun